前段时间各项房地产指标都显示,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中,止跌回稳还要继续努力。不过最近一些信号永信证券,也不断有人预言房价又要大幅往上走了。真的会如此吗?
客观来说吧,房地产确实距离止跌回稳还有一段距离,尽管降幅收窄,但是仍需政策层面继续加码才有可能实现。不过房地产也出现了一些变化,这些变化也向外界释放重要信号,有人说房价可能又要大幅上升了,这个一会再说,但至少对楼市来说是好消息,或许正在触底。
20.03万元/平!全国单价地王纪录被刷新!楼市风向要变?
7月25日,上海2025年六批次土拍剩余3宗宅地出让,总成交金额104.27亿元。成交楼面价200257元/平,溢价率高达22.38%。这一成交楼面价创上海乃至全国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新高,也就是说成为目前国内单价最高的地王项目。
这则消息一出来,立马在房地产市场掀起巨大波澜,很多人都在暗自琢磨:单价20万的地王已然现身,难道房价大幅飙升的过往要再次上演了?回望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之路,地王的诞生往往和房价走向密切相关。每一次地王的出现,都像是往市场里投下一颗“巨型炸弹”,引发一连串反应,给房价预期带来极大的影响。
今年上半年,北京市海淀区树村地块竞拍现场竞争异常激烈,十余家房企纷纷举牌永信证券,最终溢价率达27.93%,楼面价约10.23万元/平,一举刷新北京单价“地王”纪录。
同样在新一线城市,在这轮土地市场热潮中也表现亮眼。杭州堪称土拍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,4月1日迎来二季度首场土地出让,8宗涉宅地块平均成交溢价率38.5%。成都的土地市场也不甘示弱,3月27日,一宗住宅用地经过213轮竞拍,溢价率106%,起拍楼面价就已刷新“地王”纪录。
2025年以来,土地市场热度在核心城市不断攀升,“地王”现象卷土重来。从北京单价地王的诞生,到新一线城市诸如杭州、成都等地高价地块的激烈竞拍,“地王潮”正引发市场广泛关注,这背后既有土地资源稀缺性的因素,也与当下房地产市场环境变化息息相关。
我认为,短期内会引发大家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,但实际上理性看,无论是政策导向,还是城镇化率以及人口增长等方面都不可能导致房价重回老路,再次起飞的可能性不大。
尽管如此,依然不妨碍压抑已久的人借题发挥,认为房价要大幅往上走了。这么说吧,我认为如果房价能够到底就已经非常不错了,而且并非全国,仅限于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。
作为买房人来说千万不要盲目跟风,听风就是雨,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,谁再忽悠你房地产要怎样怎样都不可信,当然不排除极个别地方会带动周边房价往上永信证券,加剧市场继续分化。
当下“地王潮”呈现出集聚在北上杭蓉等核心城市核心区域优质地块的特征。这些地块所在城市经济发达、人口持续流入、产业集聚度高,而地块自身素质良好,如容积率低、建面适中,具备打造高品质项目的条件。
有人经常以此为判断实际上是非常幼稚的,相信过去很多人听过这样一句话,开发商也不傻,既然敢这么拿地一定是对市场充满信心,过去这样说或许有人信,今天还这样说,那就真的太傻了。如果真是这样,世上就没有失败一说了。
如果你不是有过高的预期,那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,地王的出现对市场确实是积极信号,如果利用好了,可以加速市场止跌回稳。
全球资管巨头“抄底”中国房地产?
据中房报7月25日报道,资本“大鳄”已备好资金潜伏,待优质不动产价格“底部”到来,抄底、并购和交易大戏将会上演。要知道这是官方报,他们的导向带有一定的指向性,对外界释放的信号也非同一般。
文章表示,核心城市优质物业正显示出投资价值。尤其是卖方迫于债务压力折价变现,而非资产本身贬值的项目。市场加速出清下,更多优质资产可能进入法拍或协议转让市场,为资金充裕的买家提供“抄底”机会。
我认为,抄底不代表是真的最底部,但也能说明,经过几年的市场调整,中国核心城市的商业地产估值已处于全球相对低位。中国对商业地产的支持政策持续落地,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路径。尽管中国房地产整体处于调整期,但核心城市的商业地产需求仍有刚性支撑。
我相信他们也并非短期逐利,而是追求 “逆周期布局+长期运营”策略,他们赌的不是房价大幅往上走,而是核心地段资产的稀缺性、城市消费力的持续释放,以及中国经济复苏带来的商业活力回升。
对于普通买房人的启示,也是如此,不能指望炒房重回市场,在新的背景下,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,“闭眼买就能涨”的时代已过,但核心城市、优质赛道的资产,仍可能在波动中沉淀出长期价值。而国际资本的入场,或许只是这场“分化大戏”的一个注脚。
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