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油机一声故障宝货配资,消费者两百买单,这场加油闹剧背后是技术漏洞还是监管软肋?
8月28日,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“50升油箱加67.96升汽油”事件调查结果。车主投诉加油被多收200元的情况属实,原因是加油机设备软硬件及信息交互故障导致重复计费。
01 事件回顾
这起事件始于8月9日,当时一位车主到中石油高新天山加油站加油。车主发现自己50升的油箱居然被加了67.96升汽油,明显超出了油箱容量极限。
纠纷发生后,车主选择报警处理。在民警见证下,加油站对涉事06#加油枪进行了封存,并一直保持停用状态。
8月11日,高新区芳草街街道市场监管所收到投诉后及时与车主沟通,次日就到加油站进行了现场核查。
02 处理过程
8月12日,天山加油站进行了先行赔付,解决了当时的纠纷。8月17日,成都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办进行回访时,车主表示纠纷已解决。
8月20日,车主向芳草街街道市场监管所提供了加油小票等证据材料宝货配资,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随即开展了进一步调查。
8月21日,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对中石油四川成都销售分公司进行了联合约谈,督促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03 调查结果
调查组邀请了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、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,以及计量、数据安全、计算机通讯等方面的专家。
经过全面调查,发现涉事06#加油枪的后台数据将上一笔交易的27.18L叠加计入了涉事车的加油量。
实际上,涉事车辆实际加油量仅为40.78L,而非显示的67.96L。调查还发现,涉事06#加油枪自2025年6月5日检定以来,加油记录共2863笔,只有这一笔数据传输出现异常。
04 背后视角
尽管调查结果显示这是单次的技术故障,但此类事件仍引发了消费者对加油站计量准确性的普遍担忧。
从传统“偷换齿轮”到高科技“遥控脉冲”,加油站计量作弊案件频发,违法所得动辄百万,甚至构成刑事犯罪。
技术层面,加油机作弊手段已从“机械式偷油”升级为“电子式操控”,包括遥控作弊、芯片篡改和分流回油等方式。
这些手段隐蔽性强、取证难,传统现场检查难以发现软件层面的修改,使消费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。
调查显示,涉事06#加油枪后台将上一笔交易的27.18L(金额200元)叠加计入,导致显示加了67.96升油,实际只加了40.78L。
2863笔交易中就这一笔出错6,堪称“神运气”——但消费者没因为这“偶然”吃哑巴亏,还得感谢自己较了真。
监管部门反应算迅速,没和稀泥,值得点赞。但加油机的“技术漏洞”不能总让消费者“先踩雷”。中石油得把全国加油机查一遍,别等下次哪个车主又“中奖”。
说到底,老百姓要的不是出事后的道歉赔偿,而是加油时不用悬着心、怕被“电子秤”坑的信任感。
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